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冠军
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11月17日清晨7时在外滩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齐聚黄浦江畔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阿贝拉以2小时05分4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女子组冠军则由同胞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以2小时21分08秒摘得,同样刷新赛事最好成绩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上海马拉松首次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,吸引了包括波士顿、柏林、东京等六大满贯赛事冠军在内的顶尖选手参赛,赛事组委会透露,今年报名人数突破15万,中签率仅为25%,创历史新低,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上海市出动近5000名志愿者、800名医疗人员和2000名安保人员,沿途设置25个补给站和12个医疗点,确保选手安全完赛。
男子组:阿贝拉后半程发力,打破尘封5年纪录
男子组比赛中,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在前30公里一直保持领先,但进入龙腾大道赛段后,埃塞俄比亚的塔德塞·阿贝拉突然加速,以每公里2分55秒的配速反超对手,最终以2小时05分4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1分23秒,赛后阿贝拉表示:“上海观众的呐喊给了我巨大能量,最后5公里我完全沉浸在欢呼声中。”
女子组:格布雷西拉西耶战术制胜
女子组较量同样精彩,卫冕冠军、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在35公里处因小腿抽筋退赛,埃塞俄比亚名将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稳定的节奏控制,以2小时21分08秒夺冠,这位27岁的新科冠军赛后坦言:“今天的湿度比预期高,我不得不调整配速策略,感谢教练团队的实时数据分析。”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董国建创国内选手最佳
中国马拉松领军人物董国建以2小时08分15秒获得男子组第8名,成为首位在该赛事跑进2小时09分的中国选手,女子组方面,张德顺以2小时26分44秒位列第5,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国家田径队总教练王斌表示:“董国建的技术稳定性已达到国际水准,明年巴黎奥运会值得期待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,低碳理念贯穿全程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系统,选手从检录到完赛证书领取全程无接触,组委会还推出“绿色马拉松”计划,所有补给站使用可降解材料,赛道沿途设置30个垃圾分类回收点,赛后数据显示废弃物回收率达92%,通过碳积分奖励机制,组委会将联合公益组织在内蒙古种植5000棵防风固沙树。
市民热情参与,城市体育文化升温
尽管清晨气温仅12摄氏度,但沿途观赛市民超过50万人次,南京东路、徐汇滨江等路段形成“人墙助威带”,不少家庭甚至三代同堂为选手加油,上海体育局局长徐彬指出:“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软实力的窗口,今年赛事带动周边餐饮、酒店业营收同比增长37%。”
特殊跑者故事:轮椅选手完赛引全场致敬
在众多选手中,67岁的轮椅跑者王建国尤为瞩目,这位因工伤失去双腿的前钢铁工人,用时3小时52分完成比赛,成为上海马拉松历史上首位完赛的轮椅选手。“我想证明残疾人同样能挑战极限,”王建国在终点接受采访时哽咽道,“明年我要带更多残友一起来!”
赛事经济效应显著,衍生品销售额破千万
据官方统计,赛事周边商品如限定款跑鞋、纪念徽章等销售额达1200万元,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8000万次,体育产业专家李岩分析:“马拉松已形成‘赛事IP+文旅消费’的成熟产业链,单场赛事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可达6至8亿元。意昂体育官网.意昂体育下载”
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现了国际顶级赛事组织水平,更推动全民健身热潮迈向新高度,赛事组委会宣布,2025年赛事将增设“长三角接力马拉松”新项目,进一步促进区域体育协同发展。
(完)